产品中心

2024-03-04

1937年一抱“酸菜坛子”的乞丐到清华门口扬言:我要见校长

来源:开云体育网页版    发布时间:2024-03-04 00:51:17

  1937年,长沙清华校区,来来往往的进步学生站在校门口纷纷围观校门外的一个“叫花子”,只见他头发邋遢,衣着破烂,抱着一个酸菜坛子站在校门外,口口声声喊着:“

  空气中散发着阵阵酸菜的味道,学生们只当这是一个来闹事的疯子,围在一起看着热闹。

  时间一久,门卫正准备动手将他撵走,校长及时闻讯赶来,还没等他走过去,只听这名“叫花子”激动地喊道:“梅校长!”

  梅贻琦听到这一声熟悉的声音,扫视一圈,然后将目光定格在了这名乞丐身上,他匆忙走过去喊道:“是你,真的是你,你怎么变成了现在这幅样子了?”

  看着眼前这个蓬头垢面的人,梅贻琦万万没想到,这个人竟然会是自己的老朋友赵忠尧,想到他昔日温文尔雅的样子,梅贻琦实在没办法将这两个形象联系在一起。

  赵忠尧没管自己的样子,而是率先将手中的酸菜坛子递了出去:“你可收好了,这里面可是有很重要的东西。”

  那些围观的学生哪能想到,这位看上去平平无奇地“叫花子”,正是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的人。

  他究竟为何会蓬头垢面地出现在清华大学校门口?酸菜坛子中装的又是啥东西呢?

  赵忠尧,1902年出生于浙江诸暨一个普通的乡村医生家庭,在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立誓,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好为国为民出力。

  小时候,赵忠尧学习刻苦,刚学的古诗词更是张口将来,算数也是班级里学得最快最好的,所以小时候他经常会要求老师给他额外布置一些作业。

  1916年,15岁的赵忠尧进入了诸暨县立中学读书,当时不少人喜欢文科,几乎整个社会的趋势都是重文轻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当时也是更加偏向文科。

  但是赵忠尧和别人不一样,他独独对物理、化学等理科学科产生了十分浓厚的兴趣,尽管在其他学科上,赵忠尧的成绩也还算不错,但是他的数理化成绩在班级中可谓是一骑绝尘,成了让众人望尘莫及的存在。

  1920年毕业之后,赵忠尧顺利地进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数理化部继续进修,在这里赵忠尧的理想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平台。

  也就是这一年,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被改编为东南大学,在校长郭秉文的教学理念下,东南大学很快就声名鹊起,以科学享誉全国,成了无数喜好学科的学子争相考取的学校。

  1925年夏季的时候,清华大学开始筹院校,叶企孙教授打算前往任教之时,便将自己一直十分赞赏的赵忠尧也带了过去,翌年秋天,清华大学成立了物理系,赵忠尧也从助教转成了正式的教员。

  这期间,赵忠尧接触到了大量国外的物理书籍,他深感国内和国外之间巨大的差距,便决定出国留学,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带回家。

  1927年秋天,赵忠尧去往了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他的导师是1923年曾经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著名物理学家密立根教授。

  赵忠尧十分珍惜这样一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他几乎每天泡在实验室中,做着在国内几乎没办法完成的实验。

  1929年,赵忠尧发现了硬伽马射线的高能量光子束,并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发表了论文《硬伽马射线的吸收系数》,后来经过进一步研究,赵忠尧又发表了《硬伽马射线的散射》一文,引起了国际社会物理学界的剧烈轰动。

  因为这项研究成果,1936年瑞典皇家学院还决定要将这项研究成果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赵忠尧还是和诺贝尔奖失之交臂。

  第二篇论文完成后,赵忠尧又先后在德国哈勒大学的物理研究所和英国剑桥大学的的卡文迪许实验室工作过,在英国他见到了原子核物理大师卢瑟福,两人来往密切,卢瑟福更是将赵忠尧视为自己的知己好友。

  1931年,国内爆发“九一八事变”,赵忠尧决心保家卫国,便费尽周折回到了祖国。

  回国之后,赵忠尧谨记卢瑟福的忠告,全身心地投入物理实验工作,在清华大学担任物理学教授的同时,还开设我国首个核物理课程,为我国后期研制核武器奠定了基础。

  1937年7月7日深夜,卢沟桥上传来一声巨响,日本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开始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不到一个月时间,北平也彻底沦陷,举国上下无一不是哀鸿遍野。

  日军所过之处有如蝗虫过境,清华大学很快就被他们洗劫一空,就连图书馆都没放过。

  危急时刻,政府当即下令,要求学校的师生携带着所有能够带上的教学资源,紧急撤往西安和长沙,清华大学物理学教授赵忠尧只好跟随其他人一起离开了北平。

  但谁也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时间,赵忠尧就逆着人流,重新再回到了北平,临走前,他对其他同事说他忘记了一件很宝贵的“东西”。

  赵忠尧很快就在熟悉的实验中轻车熟路地翻找了起来,没过多久,他就紧紧抱着一个沉重的铅桶跑了出来,向梁思成道过谢之后,赵忠尧就匆匆离去了。

  为了避免这个铅桶引起日军的注意,赵忠尧只好找了个酸菜坛子,将铅桶放了进去,然后装扮成毫不起眼的乞丐,马不停蹄地朝长沙赶去。

  这一路上,他几乎丢掉了自己所有的行李,只留下了一身好像怎么也洗不掉的灰。

  幸运的是,这一路上赵忠尧并没有遭到日军的阻挠,一种原因是因为他尽量避开日军,选择了人迹罕至的山间夜路,另一方面即便不幸碰到了日军,这些自诩清高的日本人一闻到他怀中酸菜坛子的味道,都会立即躲的远远的。

  见到梅贻琦,赵忠尧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他将手中的酸菜坛子递给了梅贻琦,然后郑重地说道:“这里面装的是我从英国带回来的‘镭’,你可一定得收好了。”

  此时梅贻琦才知道,赵忠尧冒着生命危险回到北平,历经艰辛也要取回来的东西竟然就是居里夫人提取出来的“镭”。

  原来在他从英国回来的时候,卢瑟福为了表明了自己对赵忠尧的欣赏,主动将50毫克“镭”送给了赵忠尧,当成了离别的饯行礼。

  “镭”这个曾经让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奖的物质,就当时中国的状况而言,就没有能力提取出来,毕竟这是居里夫人花费了上千个日夜,从将近一吨的矿石残渣中,才提取出来的0.1克的“镭”。

  梅贻琦看着赵忠尧衣衫褴褛的样子,不禁感到一阵心酸。他的鞋子因为连日的奔波已经被磨坏了,头发长的盖住了眼睛,胸口处还有几道慢慢的开始结痂的伤痕。

  最重要的是,“镭”元素有着非常强的放射性,就算是在实验室中也一定要做好充分的防护工作,才能勉强抵御“镭”元素的辐射,这也是为什么用沉重的铅桶封印这50毫克“镭”的原因。

  而赵忠尧却一路上没有一点防护,就这样将它日日贴身带着,带了过来,可想而知会对身体造成多大的伤害。

  一直到后来,梅贻琦再回想起当时的场景都不禁感叹道:“忠尧为了国家的核事业,付出太多了。”

  后来在云南大学校长熊庆来先生的邀请下,赵忠尧前往云南大学的物理系教了一年的物理和数学,赵忠尧学识渊博,又十分平易近人,因此不少学生对赵忠尧老师的学术能力及为人也是十分信服。

  但是1938年,随着日军侵华脚步的步步逼近,各地的大学不得不迁至云南昆明,并成立了闻名至今的西南联大,赵忠尧再次到西南联大任教,此时的西南联大汇聚了各个学校最顶尖的人才,叶企孙、吴有训等,每一个单独拎出来,都是物理学界的佼佼者。

  可以说此时西南联大的物理教学水平已经足以达到世界级的水准,在所有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西南联大先后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邓稼先、杨振宁、李政道等人都是从西南联大走出来的优秀学子。

  1946年,无独有偶,美国准备在太平洋做试验,赵忠尧作为观察员也受邀观看了这次试验。

  当巨大的蘑菇云在太平洋上空腾起的时候,赵忠尧的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他认为中国要想在国际上站稳脚跟,就必须也要拥有这样威力巨大的核武器。

  因此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他并没有着急回到国内,而是选择留下来,将生产加速器的参数背下来,然后购置一些国内无法生产的零件,回国自己组装一个加速器供实验使用。

  然而,经过两年多时间的准备,到1948年赵忠尧一切准备妥当准备回国的时候,我国的局势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于美国当局的阻挠,他根本没办法立刻回国。

  他和钱学森、邓稼先等一众科学家可美国政府抗争到底,坚持不肯屈服于美国,最终,他们终于在1950年11月底回到了国内。

  回国后的赵忠尧更是一门心思扑在了工作上,他带领着一种团队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并且招纳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专注于研究核武器事业。

  与此同时,赵忠尧记了这么多年的加速器参数终于排上了用场,他在1955年开始带领团队,利用从国外带回来的零件,制造出了我国第一台加速器,推动了我国物理事业的发展。

  后来,赵忠尧又研究出了250万电子伏的加速器,相较于上一台加速器,已经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为我国核物理事业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我国研制出来的第一颗、第一艘核潜艇……都有着赵忠尧的一份功劳。

  赵忠尧前辈一生忠于祖国,热于奉献,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核研究工作。

  在他九十岁高龄写出来的自传中,赵忠尧曾这样写道:“一个人能做多少事,很大程度上是时代所决定的,唯一可以的是,这几十年来,我一直在兢兢业业的为祖国工作,说老实话、做老实事,没有谋取私利,没有虚度光阴。”